
嶺南建筑,中國建筑群中的獨特存在
灣區(qū)城市建設日新月異
嶺南建筑特色風貌如何延續(xù)
置身新時期現代化進程
又將如何面對未來的挑戰(zhàn)與契機
立足灣區(qū)規(guī)劃,植根在地傳統(tǒng)
以學術視角,研討嶺南建筑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5月18日-20日,“嶺南新建筑 灣區(qū)新風尚”論壇暨中國建筑學會嶺南建筑學術委員會第二屆委員會第一次委員大會在深圳舉行,華陽國際作為聯(lián)合主辦單位共襄盛舉。
論壇聚焦嶺南建筑發(fā)展前瞻、熱點問題,探討嶺南建筑設計在灣區(qū)現代化進程中的引領、創(chuàng)新與實踐,邀請20+院士/大咖現場分享,是嶺南建筑學科領域內難得一遇的學術交流盛會。華陽國際設計集團董事、執(zhí)行總裁鄒展宇和集團總建筑師、集團副總裁唐志華作為委員出席會議。唐志華先生應邀作學術報告。


演講摘錄 | View
唐志華《嶺南新貌 光輝城市》

我們所探討的嶺南風格,一方面是對嶺南社會生活、氣候特征的回應,另一方面是對當前存在的高層、高密度問題的回應。
01 高層高密度城市,不可逆轉的必然趨勢。在農業(yè)社會到工業(yè)社會的城市化轉變進程中,人口不斷從中小城市向中心大城市聚集。就生活配套、工作機會及科技與創(chuàng)造力開發(fā)等諸多層面而言,城市是最生態(tài)、集約、高效的發(fā)展模式。
02 新嶺南建筑風貌,從沿街騎樓到架空地面。高溫、高濕、高層、高密度 “四高” 加持,灣區(qū)城市和嶺南建筑呈現出前所未有的風貌?,F有規(guī)范不支撐連續(xù)街道成立,但傳統(tǒng)嶺南騎樓帶來很大的啟發(fā),上層私屬空間和下層公共空間協(xié)同,劃分清晰而不失煙火氣。
03 未來城市設想,火烈鳥模式。建筑群底層架空,如同一群立于水中、正在進食的火烈鳥,水面以上姿態(tài)優(yōu)雅,水面以下水草豐茂。希望未來的灣區(qū)城市可以呈現這樣的形態(tài),把底層架空還給日常生活。這一設想和柯布西耶“光輝城市”中把地面還給人類的理念,不謀而合。
▽從沿街騎樓到架空地面
15米以上:海闊天空,歷歷星辰,詩與遠方
15米以下:人間煙火,清風拂面,綠樹成蔭


▽龍華設計產業(yè)園,底層架空10米,將地面還給城市,提供一個可以自由漫步的空間

建筑設計/建設單位:華陽國際設計集團
▽深業(yè)世紀山谷,經濟、市場決定建筑風格和高度的變化,100米以上俯瞰大沙河公園和高爾夫球場

華陽服務范圍:方案設計/施工圖設計
▽國際體育文化交流中心,屬于深圳未來的文體綜合體,高層高密度的條件下,不止是簡單疊加,帶來建筑風格的創(chuàng)新

?Aedas
華陽服務范圍:代建
▽大疆天空之城,懸掛架空,地面空間留給人和綠化,看起來高大上,走近時很舒適

華陽服務范圍:方案擴初配合/施工圖設計/裝配式建筑設計
精彩瞬間 | Moment




“應當從地域性、時代性、文化性整體統(tǒng)一的視角去看待和理解傳承與創(chuàng)新,打造具有嶺南特色的城市建設?!?/span>
何鏡堂 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
“嶺南建筑的現代人文轉譯并非是簡單回歸傳統(tǒng),而是基于城市空間和建筑功能的需求,柔化建筑與城市的空間關系?!?/span>
孟建民 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
“建筑也是宇宙萬事互聯(lián)之網的一部分。用這樣的視角來思考建筑,就會發(fā)現建筑與周圍事物間所隱匿的關聯(lián)性?!?/span>
倪陽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長、總建筑師
“基于技術和觀念變革的邏輯重構、創(chuàng)新語言以及對人的考慮、對在地氣候和環(huán)境的回應,是創(chuàng)新設計的路徑。”
潘勇 廣東省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執(zhí)行總建筑師
“城市空間的立體設計、嶺南策略、精細管控或將成為大灣區(qū)城市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課題?!?/span>
楊旭 廣東省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深圳市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執(zhí)行總建筑師、副總經理
“在亞熱帶場所,更關注營造開放滲透型空間、綠蔭作為環(huán)境要素,以及建構城市、建筑與景觀的一體化系統(tǒng)?!?/span>
龔維敏 深圳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教授,深圳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建筑師
“存在或被存在,應以非封閉地域文化為基礎,合乎人的需求,合乎自身的場所精神。”
羅建河 廣東省工程勘察設計大師,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院長、副總建筑師
“以1950-1980時期嶺南建筑的先鋒實驗為基礎,嶺南學派建構了世界主義與地域主義交織的知識框架?!?/span>
彭長歆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院長,教授
“‘以人為本’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對待使用者和文化的嚴謹態(tài)度。只有對文化傳承和城市脈絡的尊重,才能真正做出因地制宜的設計作品?!?/span>
陳日飆 廣東省工程勘察設計大師,香港華藝設計顧問(深圳)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設計總監(jiān)
“書寫嶺南建筑場所精神的方法:宜散不宜聚、宜透不宜堵、宜薄不宜厚、宜細不宜粗、宜虛不宜實、宜輕不宜重、宜簡不宜繁、宜淡不宜濃?!?/span>
范躍虹 廣東省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廣州市城市規(guī)劃勘測設計研究院黨委副書記、董事
“對嶺南建筑基因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實際上是一種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作觀念,讓建筑創(chuàng)作可以追尋其文化根脈,不是簡單地因循某種傳統(tǒng)建筑模式,而是傳承建筑文化基因?!?/span>
鄭啟皓 第一屆廣東省杰出工程勘察設計師,廣州市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總建筑師
“傳統(tǒng)其實從未遠去,它需要延續(xù),但并不需要刻意復刻,它植根于生活、存在于血脈,是古人留下的巨大資源寶庫和解決辦法。”
邱慧康 立方設計主持建筑師
“建筑既不能約束個人趣味,也無法回避當代技術的表達欲望。在這之間實用主義的選擇與權衡構成了我們在南方的實踐?!?/span>
朱雄毅 悉地國際集團副總裁、副總建筑師,東西影工作室主持建筑師
///
嶺南建筑設計,以極強的包容性與時代進程共進,與在地文化生活、地方特色相結合。在對歷史的傳承、現代的融合中,必將演變出更為豐富的建筑設計理論,誕生更值得期待的新嶺南風格建筑。
“嶺南新建筑 灣區(qū)新風尚”論壇
主辦單位:
中國建筑學會嶺南建筑學術委員會
深圳市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深圳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聯(lián)合主辦:
香港華藝設計顧問(深圳)有限公司
悉地國際設計顧問(深圳)有限公司
深圳市華陽國際工程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立方建筑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指導單位:
中國建筑學會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源于“嶺南新建筑 灣區(qū)新風尚”論壇官方圖片直播